1. 首页 > 金融

采用天阳科技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对银行来说有什么好处?(天阳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地位如何?)

采用天阳科技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对银行来说有什么好处?(天阳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地位如何?)

天阳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地位如何?

天阳目前全国有近5000多名员工,在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业务一直得到行业客户的认可,项目遍布全国各大银行,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银行资产管理系统是啥东西,作用是啥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Bank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BALM): 是指由于金融的资产为各种放款及,而负债主要为各种存款,费用收入、或人委托之资金。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即在于使银行以有限的资金,在兼顾安全性(Safety)、流动性(Liquidity)、获利性(Profitability)及分散性(Diversification)的情况下,进行最适当的资产与负债的分配(Asset Allocation)。

一、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二级银行体质、财务分析制度严格规范、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

二、资产负债管理有几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具体的评价目标或者财务目标,比如最大法定盈余、最小剩余风险、最大的股东回报等;

2、各种限制条件,如状态模拟时的状态、随机模拟时给定的分布等。这些条件以各种形式表达,如时序模型、随机差分方程等;

3、解决方法与计算结果。这些方法包括决定性分析、随机规划、随机控制等。

资产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单独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后者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动,成为当前西方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固定和狭窄(大多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工商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单一,加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即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满足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它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流动性的相互矛盾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现金资产、证券资产、贷款和固定资产。银行的资产管理主要指对上述前三种资产的管理,具体包括:流动性管理、准备金管理、投资管理和贷款管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资金集中法。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多种多新的,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自有资本,这些资金来源自身有不同的特性。资金集中法则不管这些特性,而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再按银行投资贷款的需要放到不同资产上去,只要这种配置符合银行的总体管理目标就行。这种方法要求银行首先确定其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然后将资金配置到最能满足这个目标的资产上去。由于流动性和盈利性是相互矛盾的,流动性高的资产(如第一准备)收益低,甚至完全没有收益(如现金),因此,配置资金时要有优先顺序。优先权按一定比例分配到第一准备、第二准备、贷款、证券投资上。在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固定资产上的投资通常另行考虑。银行资金管理的目标,要使其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有机结合,虽然三者同时达到是很困难的。

2.资产配置法。又叫资金转换法,认为一家银行所需的流动性资金数量与其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资金集中法过分强调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而没有区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资本金等不同资金来源对流动性的不同要求,这种缺陷引起商业银行利润的极大流失。60年代以来,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增长要快,而前二者对流动的要求比后者要低。因而,资产配置法就被用来弥补这种缺陷。资产配置法试图根据资金来源的流动速度或周转量和对法定准备金的不同要求,来区分不同资金来源。比如,活期存款比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有更高的流动速度或周转率,要缴纳更多的法定准备金。所以,每单位活期存款中,应有更大比例放在第一、第二准备金上,而放在贷款或长期债券上的比例则要小些。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常在一家银行内设立几个“流动性-利润性中心”来分配它所获得的各种资金,因此,就可能有“活期存款银行”、“资本金银行”等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一旦确立了这些中心,管理人员就每一中心所获资金的配置问题制定出政策。如活期存款中心就应把中心吸收资金的较大比率放在第一准备上,然后,剩下的大量资金大量资金主要投在短期政府证券上作为第二准备,而把相当小的一部分放到贷款上,而且主要是放在短期商业贷款上。资产配置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流动资产,把剩余的资金配置到贷款和投资上,这就增加了利润。利润性的改善是由于消除了定期储蓄存款和资本金帐户上的超额流动性而获得的。

3.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从70年代开始用于银行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银行的资产分配。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般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目标函数。商业银行通常把利润作为该模型的目标,然后根据资产的收益率来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以实现利润目标的最大值。设立目标因变量P,可供选择的各种资产额分别是X1(现金)、X2(短期政府证券)、X3(长期证券)、X4(短期贷款)、X5(中长期贷款)、X6(消费贷款),则目标函数为:P=aX1+bX2+cX3+dX4+eX5+fX6,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各种资产的收益。第二步:加上约束条件。在建立目标函数的基础上,附加下列约束条件,主要是(1)政策法规的约束;(2)流动性约束;(3)安全性约束;(4)其他方面的约束,如银行章程的有关规定、贷款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等等。第三步:求解各种资产的具体数值。在利润最大的前提下,根据各种资产约束条件的具体限制便可找出一组最佳的资产组合。与资金总库法、资产分配法相比,线性规划法具有很多优点,这是商业银行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如可以使银行确定具体的经营目标,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结果,并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动来调动资金的分配,从而使资产流动性管理更趋向科学化。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出现于60年代初期,它是指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增加银行的收益。在负债管理出现之前,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的保证。这就没有必要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或投资中。在必要时,银行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50-60年代,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出现、银行竞争的激烈和利率管制严格化等变化,构成了负债管理出现的客观条件。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一般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以短期借入款来弥补提取的存款,这样,在负债方一增一减,正好轧平。第二类是以借入款来付增加的借款需求,这样,负债和资产都增加,而由于以扩大负债来扩大盈利资产,也就带来了额外利润。但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风险:其一是费用方面的风险,借入款的利率必须低于放出款的利率,银行才能获利;其二是关于借入款的可借量,当市场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借入款即不易取得,特别是个别银行的情况不佳时。

负债管理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找到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方式,由单纯依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为向外借款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结合。第二,为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现在,由于可对负债进行主动管理,就可根据资产的需要发放贷款,即使没有存款也没关系,可以通过发放大额定期存单和组织各种借款来保证。但负债管理也有缺陷:首先是提高了银行成本。在美国,实施负债管理主要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向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向联储资金市场借款、根据回购协议借款和向欧洲美元市场借款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筹借的款项,均必须支付高于一般存款的利息,而这类负债的增加必然导致银行负债成本的提高。第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如果市场上资金普遍趋紧就会提高流动性风险,使银行陷入困境,甚至带来倒闭风险。同时,负债成本的提高必然促使银行把资产投放在效益更高的放款和投资上,造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增大。第三,负债管理易使银行不注重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银行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日益下降。

银行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是用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地提供流动性资金的管理方式,它购入资金以补充银行的流动性资金需要。例如在美国,储备头寸负债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购买期限为一天的联储资金,或使用回购协议。这样,当一家银行的储备由于存款人提款或增加了对有收益的资产投放而暂时不足时,购买联储资金来补充;而当储备有暂时盈余时,就售出联储资金。从这一点来说,这种负债管理方法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也减缓了银行体系由于储备的突然减少带来的震动性影响。但切不可把这种短期借入作为长期资金来源,因为一旦这些银行管理上出现问题并被公众知道时,它们就不可能在联储资金市场上再借到资金,结果面临破产。

2.贷款头寸负债管理。这种方法首先是通过不同利率来取得购入资金,以扩大银行贷款;其次,通过增加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减少存款的可变性,从而降低银行负债的不确定性。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就是使用此种管理方法。贷款头寸负债管理可以看出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计划部分,这一部分是银行有计划的经营安排,即增加负债,扩大贷款,获取利润;二是灵活反应的部分,这是银行经理人员用于抵销外部干扰对资产负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采用的平衡法码。

商业银行资产一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产生于70年代中期。这种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金融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银行利差最大化(从而收益最大)、其波动幅度(风险)最小,即保持利差高水平的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银行管理者采取两种手段: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的工具,如期限管理法、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商业银行、金融界和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商业银行本身来讲,①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并围绕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因素――利率,建立了一整套的防御体系,形成了一个“安全网”,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加了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②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利率自由化引起筹资成本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冒险性、放弃性进攻性的放款和投资策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放款和投资。对国民经济而言,为顾客提供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服务与融资方式,通过提高放款利率,以保持存贷款合理的利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资产负债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①资产负债管理促使竞争更加剧烈,银行倒闭数量增加。②不利于货币监督机构对银行的监控。金融放松管制、技术进步促成新金融工具的涌现,使得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货币监督机构在风险测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这一切都增大了货币监督机构的管理难度,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本。③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由化而引起的放款利率提高,使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阻碍经济的全面高涨。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它主要从理论上分析银行的利差及影响利差的因素,从而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条件。利差又称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利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数利差和相对数利差(即利差率)。绝对利差能帮助银行估价净利息收入能否抵销其他开支,估计银行的盈利状况;利差率用于银行估计利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也用于银行间经营的比较。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状况。利差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内部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贷款的质量及偿还期、吸收存款及借入款的成本和偿还期,等等。外部因素指总的经济情况,市场利率水平、区域和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等等。西方银行运用利差的“差异分析法”(即分别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利差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具体分析时,首先要假设其中两个因素不变,改变第三个因素,然后观察第三个因素对利差的影响,依此类推。除此之外,利率周期也对利差产生周期性的影响。银行的得率管理就是要根据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地调整资产风债结构,从而使利差最大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2.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是指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变化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在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差额管理法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了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差额管理法分两种:(1)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2)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它的难点和缺陷在于:(1)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时间标准问题时,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银行实际业务经营中十分重要,但也很难确定。(2)银行能否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大小及时间,值得不怀疑。(3)银行能否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受许多因素(如市场、制度因素等)的限制。①资源的限制,如小的区域性银行,其资金来源有限,因而不具备灵活调节的条件。②差额管理与顾客心理的矛盾。因为银行和顾客对利率预期的心理是完全相反的。③调节差额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如果利率周期短,那么银行就无法改变差额。(4)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可能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5)差额管理法忽略了利率变化对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一般认为,利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改变再投资利率,二是改变现有资产负债的价值(价格)。差额管理法只集中分析资金流量的变化,强调了再投资风险,而未注意到利率变化对银行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忽略了利率变化对银行净值(股东产权)的影响,因而具有极大的片面性。(6)差额管理法使得银行成本提高。

综上所述,差额管理法虽非十全十美,但却更接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际,它能够抓住沟通资产与负债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利率,以部分带动全体,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措施,使差额管理法更富有灵活性、准备性和严密性。

3.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这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运用的降低利率风险的又一种方法,它期限差额管理和期限搭配法。“期限”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对债券保值时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有价证券的寿命或距到期日(重新订价日)的实际时间,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指标――即金融资产的现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反映。“期限”的概念可用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因为银行是信用中介机构,包含了一系列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构成了银行的负债和资产。银行的净值为某资产现值与负债现值之差。由于期限能直接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包括了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因此,许多专家主张在进行差额管理时,不应以资产负债的到期日作尺度,而应以资产而负债的期限作为标准,此时的差额即期限差额应等于资产的加权平均期限减去负债的加权平均。各处室就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不断调整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期达到理想目标。如当资产期限比负债期限长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净值下降,此时应缩短银行资产的期限,扩大负债的期限。期限差额管理法的原理类似于利率敏感性差额法,只是两者在具体计算上略有差异。期限差额管理法比利率敏感性差额法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然而,它也遇到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的同样难题。同时,期限差额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难以掌握。正因为如此,管理者往往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即期限搭配法来消除一部分利率风险。

期限搭配法又称风险免除法,是金融市场上消除利率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持有这样一组有价证券,使投资者在持有这组有价证券的时期内,在再投资率和证券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投资期满时实际获得的年收益率不低于设计时的预期收益率。即如果这组证券的期限等于持有期,则此组证券就消除了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同样可用期限搭配法部分地消除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即令部分存款及资产的期限相等,则此部分资产负表消除了利率风险,从而可以固定住某一特定的资产负债的利差。比如,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放款,若期限为4年,则银行中发行4年期贴水大额定期存单(中间无利息支付)。这样,这部分资产和负债就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为银行管理者进行其他决策创造了方便条件。

期限管理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把投资负债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更加广泛的利率风险上,使银行管理者同时注重利率风险的两个方面:再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并能准确估计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价值及银行净值的影响程度。因此,它比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在管理利率方面更具有精确性。此外,期限管理法能使不同利率特点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比较,从而提供计算上的便利,降低成本。因此,以期限为基础的期限差额管理法确定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趋势。

尽管期限管理法更具优越性,但它也明显地存在许多缺欠,主要表现在:(1)需要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有关现金流量的数据,预测银行未来所有的现金流量。然而,现金流量信息对大多数银行是有限的,期限差额管理法目前仍不是银行的常规决策。(2)期限概念上的错误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期限的假设前提是:当利率变化时,收益曲线平等移动,在食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期限的利率发生同种程度的变化。而研究表明,收益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罕见的。收益率及期限的变化,同样影响资产的价格。但是,期限管理法的优越性随着银行信息系统的完善而不断显示出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建立在更加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此外,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还包括期权交易法,金融期货交易法和利率调换法等。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专业银行建成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盈亏,自我约束的现代商业银行,而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国际商业银行通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机制,是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实行量化管理的科学而有效的重要,能真实地反映银行业务活动的客观规律。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借鉴国际商业银行成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已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有什么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真实太有水平了,以题主说的金融科技为例,现有的金融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金融科技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可以说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技术之一,将原来的购买商品以现金结算的方式发展至刷手机、扫描二维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刷卡交易权当过度阶段),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到,跑银行取钱的次数少了,身上不带钱也敢下馆子的次数多了?对银行来说,现金投放量减少了,柜面取钱的业务压力少了……

金融科技之清算系统:近几年随着央行不断拓展支付渠道、畅通汇路,先后建立了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电子商业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6564汇票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联清算平台等,将在途资金缩短至实时到账。快捷的支付服务,有效的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金融科技之大数据: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离不开计算机,不同企业,不同客户的任何一笔贷款、一次交易、一笔转账都在银行有据可查,银行通过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行业属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行业,使贷款投资降低风险,更有准确性,省去了银行的贷前调查、贷中管理等管理;评估客户的经济能力、消费习惯,采用对应的策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信用卡的后期管理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根据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信用卡不良率均成下降趋势。

金融科技之远程开户、金融科技之生物识别等。这些本来都想说说,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可这样这个问答就太长了,估计也没人看,先到这里吧。

金融科技的发展只会使银行的服务更贴心、资金利用率更高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