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

广州天脉广告有限公司在行业中有哪些竞争力? 广告公司应有的竞争优势

广州天脉广告有限公司在行业中有哪些竞争力?广告公司应有的竞争优势

广告公司的竞争力是什么?

依据该定义,核心竞争力包括两类能力:

洞察力、预见力。洞察力和预见力能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

业务一线的实施能力。业务一线人员工作差异显著,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产生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实施能力的不同。

Kevin P.Coyne等人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小到一个组织或个人,大到一个行业。由此定义,在审视周围的广告公司后,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事实:

1.广告业发展变化的历程,就是对生存环境不断适应并自我调节的过程---------表现为广告传播模式的演变和广告传播理论的演变;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则是广告公司对环境的洞察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预见力。

从早期新闻格式的广告模式,到产品推销时期的寻求产品差异性和独特卖点的广告销售模式,从寻求消费者心理空隙的心理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再到后来的以沟通为主要方式、以构建消费者和产品关系为己任的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传播模式的演绎就是广告业对不同时期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在洞察基础之上、为适应各种新变化所做的自我调整,也是广告业和广告公司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的丁俊杰教授在对广告公司的发展所做的展望时认为,“广告公司不管以哪种形态出现,始终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第二要适应客户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广告传播模式演绎变化的诠释。

广告业对生存环境洞察及预见也体现在广告理论上:产品丰盈时代,以寻求产品差异或独特卖点的“USP”说辞,以塑造产品附加价值的“品牌形象 ”和在消费者心理寻求空隙的“定位”理论为解决新形势下广告主销售产品的难题发挥了巨大威力;在产品同质化和信息传播泛滥的市场背景下,倡导与消费者全方位沟通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问世,为营销传播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广告传播模式和广告理论催生了各种不同的作业工具,这些工具是营销传播思想和广告理论的具体物化。依靠作业工具,广告公司在一线的作业中用实践诠释着这些理论和思想。

笔者以为,广告传播模式和广告理论是广告公司对作业环境的洞察及相应的调整,它们为不同时期的广告业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推动着广告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广告公司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洞察以及在洞察基础上所产生的传播模式和广告理论,是这些跨国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一线的实施能力受制于广告公司的作业思想和理念及由此派生的操作流程和作业工具,这些操作工具保证了广告公司一线的作业能力。

环境具有改造人的功能,首先是反映在思想上,其次表现在行为上。环境改造人、塑造人的功能同样表现在广告公司作业思想和作业工具对作业实施能力的影响上。

国际著名跨国广告公司大多有自己的作业手册和作业工具,这些手册和工具是在其作业过程中经过总结和积累形成的。比如奥美公司的“360度品牌管理”就是在继承其缔造者奥格威早年“品牌形象”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演变而成;DDB的“R·O·I”创意原则也是伯恩巴哈广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李奥·贝纳公司的Brand Belief System(品牌信任系统)是李奥·贝纳广告哲学的进化。这些作业思想是它们在对生存环境洞察的基础上,经由集大成者的思考以理论的形式提出,同时催生了各种作业流程和操作工具。这些作业工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调整以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作业工具作为一线人员的行动指南,是一线实施能力的强有力保障,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因此,洞察市场、预见趋势的能力以及由此所派生出来的作业工具就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本土广告公司应该掌握这种对市场及作业环境的洞察力,并逐步掌握对未来趋势的预见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作业流程或工具。

3.我国广告业的现实命题

长期以来,国内广告界对4A公司的操作工具和作业手册充满敬畏之情,这些手册也被广泛流传。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广告业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与此同时,业内也有不少声音对这此持不屑的态度。笔者以为,只有客观冷静地分析这种现象背后形成的原因,才能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国外广告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系列广告思想和理论,这些理论和思想是在长期经验总结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当时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洞察。这种洞察环境、预见未来趋势的能力正是这些广告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奥秘。对中国本土广告而言,应该在对环境的洞察和预见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近年来,不少本土广告公司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对市场环境的洞察和对未来的预见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生存的思想和工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渐崛起,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事情。我们以为,这种对市场环境的判断和洞察正是这些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市场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对自身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空间是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广告行业的竞争分析

近年来,我国广告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广告的形式也日益全面,不断地采取了新的技术手段,在表现形式、设计手法、制作精巧、实施策划等全面服务水准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不仅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告形式,而且新闻广告、店铺广告、交通广告等也重新活跃,文艺广告、邮寄广告、馈赠广告和商业展览会、博览会也开始较大规模地登上广告舞台,而网络广告则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我国广告业新的发展领域。此外,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等户外广告以及销点广告也在大城市中普及。各种名录、产品目录和宣传册也起到了对广告宣传的补充作用。我国的广告活动已深入到城乡的各个角落和千家万户。 由此可见,广告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同时又是一种搭建起生产商、销售渠道以及作为接受终端的消费者之间交流平台的沟通方式。只有消费者真正接受和认可了的广告才能真正发挥其信息媒介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从广告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在世界广告业普遍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1.电子信息对广告业的渗透极为引人注目。可以说,这种发展倾向的总的体现,就是广告活动的整体策划技术的普遍推广。 2.由于传播媒介多样化,广告形式不断创新,广告影响日益扩大。 3.现代广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广告的效果测定和信息反馈,并使调查活动成为一种行业行为。 4.广告活动呈现世界化、全球化的态势。 毋庸置疑,中国的广告业现在处于行业调整阶段,行业通过市场自发调整资源的配置,打破中国传统广告业资源配置有行政手段干预的局面。而市场营销手段的多元化,被其他市场营销手段分解。也就是说,传统的广告行业的市场正在被其他的营销方式所分解。所以现在广告业与市场营销结合的更加紧密。同时,广告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包括打击非法广告等等。最后,广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从而又导致了行业的不断调整。

跪求专家!谁能帮我简述一下管理学中迈克尔•波特五种竞争战略思想?以及它的总结!

应该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简述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要素,及决定现有企业间竞争因素有哪些?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内容介绍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

资源与才能要素

  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虽然国家资源要素是Heckscher—Ohlin理论的中心,迈克尔•波特从生产要素特征的角度给予了详尽和新颖的分析。他把各种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后者包括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自然赋予的基本要素不同,高级要素是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投资的结果。因此,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通过提高人口的普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刺激和鼓励在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的高级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国家的高级要素质量。

  高级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本要素可以为一国提供一些初始的优势,这些优势随着在高级要素方面的投资得到加强和扩展。反过来讲,基本要素方面的劣势地位会形成一种向高级要素方面投资的压力。日本便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作为一个严重缺乏可耕地和自然矿产资源的国家,日本通过国民教育投资,创造了丰富的高级才能要素。事实上,日本拥有的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工程系毕业生占人口百分比大大超过美国,同德国等排世界前列),是日本在许多制造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需求条件

  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

  波特理论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一般说来,企业对最接近的顾客的需求反应最敏感。因此,国内需求的缺点对塑造本国产品的特色,产生技术革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日本国内成熟复杂和高知识水平的照相机购买者就刺激了日本照相机工业不断改进照相机质量和不断推出革新型号。移动电话通讯设备生产工业也有同样的例子。欧洲斯堪第纳维亚地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顾客促使本地两大电信设备制造厂商—芬兰的“诺基亚(Nokia )”和瑞典的“爱立信(Ericsson)”早在其它发达国家对移动电话需求形成之前就开始大规模投资移动电话技术。结果,“诺基亚(Nokia)”、“爱立信(Ericsson)”,以及摩托罗拉(Motorola)”成为当今全球移动电话设备行业的三大巨头。

关联和辅助性行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在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性行业,是一个行业能够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条件。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从而有助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瑞典在制造组装金属产品领域(如滚珠轴承、切割工具)的优势便依靠瑞典自身特种钢工业的技术力量。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半导体工业技术,是美国个人电脑和其它几个技术先进的电子产品取得全球性成功的基础。同样,瑞典制药业的发达与成功,同其早先在技术关联的染料工业的国际成就密切联系。

  这种行业发展过程的结果之一是一个国家内成功的行业趋向聚集,形成关联行业集群。这是波特研究成果中最有影响力的发现。德国的纺织和服装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关联行业集群。它包括从高质棉、羊毛、合成纤维、缝纫机针的生产、加工、制造,到范围广阔的纺织机械领域。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的表现

  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

  波特模型中第四个促成国家竞争优势的条件,是国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他在此主要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不同的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这些“管理意识形态”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的竞争优势。例如,在德国和日本企业中,工程师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层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波特将此归结为这些国家企业注重加工制造过程和产品设计的原因。与此相对,在许多美国企业中,财务管理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层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波特将此同许多美国企业中(尤其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缺乏对改进加工制造过程和产品设计的关注联系在一起。他同时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支配性质导致了相应的对短期财务回报最大化的过分强调和追求。这些不同的管理意识形态的一个后果,是在工程技术为基础、加工制造过程和产品设计问题至关重要的行业中,美国企业(如汽车工业)的竞争力相对丧失。第二,一个行业中存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与该行业保持竞争优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激烈的国内竞争引导企业努力寻求提高生产与经营效率的途径,反过来促使它们成为更好的国际竞争企业。国内竞争给企业带来创新、改进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投资提升高级生产要素等一系列压力。这一切都有助于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波特引用和描述了日本的竞争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国内竞争对行业的压力和作用没有再比日本更显著的了。那是一种‘全面战争’状态,其中许多企业以至不能实现利润。以强调市场份额为目标,日本企业处于不断地超越竞争对手的拼搏中。股票价格剧烈地波动起伏。商业出版物突出地报道着企业的市场演变过程。煞费苦心设计的名次评比指标测量着哪些公司最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新产品的推出和工艺发展的速度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 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遇和政府,这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譬如,包括重大技术革新在内的一些机遇事件会产生某种进程中断或突变效果,从而导致原有行业结构解体与重构,给一国的企业提供排挤和取代另一国企业的机会。政府部门通过政策选择,能够削弱或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例如,法规可以改变国内需求条件,反托拉斯政策能够影响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可以改变才能资源等。(1994年,美国政府以违反反托拉斯法为由拒绝了Microsoft 软件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制作“Quicken”金融管理软件Intuit,Inc.的申请,其目的之一就是阻止垄断,促进行业内部竞争)。

  波特的基本观点就是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不仅认为“菱形”中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影响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而且还极力强调政府对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政府行业补贴、资金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影响到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通过制订国内产品标准以及规范和影响购买者需求的法规,政府可以培育和塑造国内需求及其性质。通过政策和法令,政府可以影响某个行业的关联和辅助性行业。通过资金市场法规、税收政策和反托拉斯法等手段,可以影响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