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上对不同学生显示什么?(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网上填报与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有什么不同)
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网上填报与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有什么不同
1、征集志愿是考生网上填报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部分学校会没有招够人数,这个时候,教育考试院就会将没有招够人数的学校在社会上公布,没有被平行志愿录取的考生就可以按照考试院公布的征集志愿计划填报征集志愿。
2、填报征集志愿等于增加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如果没有被常规志愿录取,就要及时填报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与第二志愿有什么不同?
绝然不同啊;
通常有一些没能报满 的学校在录取结束之后可以发出征集志愿,此尚未录取的同学则可以报这些学校,不过这种情况要么是专业很烂要么是学校很烂,要不然也不会报不满了,也可能是学费太高了,中外合作办学之类的洒店管理专业等,
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 3个或A、B、C、D、E 5个学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第一次征集志愿和第二次征集志愿区别是什么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第一次征集志愿:第一次录取过程中,一些到档考生因专业不服从、身体问题、放弃原有志愿、不愿来校就读等原因,导致部分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未完成(即有缺额需再次录取),当地高招办会发“征集志愿表”,或网上公布具体细项,再次征求考生志愿,此时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可按当地教育相关部门公布的征求志愿填报时间,填报征求志愿,考生填报后由招生学校择优录取。
第二次征集志愿:如果在第一次征求志愿完成录取后,仍然还有缺额的专业,就会对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第二次征求志愿。
征集志愿与志愿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征集志愿是直接志愿的补充,先有直接志愿,才会有征集志愿。目的是为了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减少志愿填报的危险。
直接志愿,是指考生通过网上志愿填报系统所填的具体的院校及专业志愿,它是相对于服从志愿而言的。学生所填的具体的学校(专业)志愿都称为“直接志愿”。服从志愿包括“学校服从”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其中“学校服从”志愿是指考生未被直接志愿院校录取后,愿意由计算机自动调档至该批次其他未投满的院校;“专业服从”志愿是指考生在学校不满足其所填专业的情况下,愿意调剂到该校在我省招生的同一专业类中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征集志愿即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及高职专科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相应批次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通过网络和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并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的志愿。
注:征集志愿不可能完全消除填报志愿的风险,因为分数排序原因不能出档或出档后退档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因此,考生要十分注意填报学校的梯度和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