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师专业技能岗位证书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区别? 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区别
碳资产管理师?
什么需要碳资产管理师: 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已于2011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开展碳排放权强制交易试点;目前七省市已全面推行碳交易,而在2015年之后,强制性的碳交易将推向全国,而目前国内有能力从事碳资产管理、交易的人才几乎为零!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兴起,碳资产管理师与注册会计师、律师、建造师一样,成为新的就业热门!
碳资产管理师有用吗
很明确的告诉你,有用。
低碳之路是中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被视为建立未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基础能力建设。国内碳交易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具有专业背景的行业专家较少,且优质人才难以适应中国碳市场快速推进的诸多新要求。业内人士预测,国家或地方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人才培训政策及从业人员资质标准。
碳人才:中国碳交易市场受制于人的短板
“低碳经济与管理”是该中心开展的“前沿产业应用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协作全国紧缺人才”(C ET T IC)职业培训项目的其中一项。相对于全国统一教材的职业资格体系而言,C E T T IC对社会新需求“反应更快”,目前所涉知识或技能接近百个 , 年 培 训 接 近2 0万 人 次 。C E T T IC官方网站显示,该项目具有“部委行会品牌,学校技术支持,证书全国权威”等优势。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一些产业界、金融界人士至今还对碳交易存在误解,比如觉得碳交易就跟炒股票一样简单,比如把中国碳交易现阶段的商品化和未来的金融化混为一谈;比如把碳排放大户的能源企业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活生生”对立起来,使他们错失了转型升级或布局新能源的良机。
人才建设的滞后性已经给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制造瓶颈。国内碳交易领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咨询人士透露:“虽然我国在开发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 D M )方面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明显优势,但中国作为一级市场的卖家将核证减排量出售给国外的企业、基金、国际机构等,定价权还处于劣势,成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较大。此外,中国的C D M 项目将越来越多地 受 到 发 达 国 家 各 种 条 件 的 限制。”
该人士称,这其中既受国际谈判进程、碳市场整体行情的影响,但也有“人的问题”。一方面,业主单位(如水电、风电等新能源企业)缺乏英语人才,不擅长到国际市场寻找买家;或者是对C D M 规则的误用、滥用导致项目被否比例较高,其他项目甚至受联合国E B暂停签发的牵连。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C D M 相关知识及政策法规的深度把握,投资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严重欠缺,使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缺乏定价权。
即便对于碳交易中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而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日益迫切。一个被联合国确认为指定经营实体(D O E )的跨国“碳判官”工作人士向记者诉苦称,负责项目审定工作的人员,一是要具备工业背景,二是英语水平高,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工程师本来就少,即便有也大多不愿意从事这项“半年出差,半年写报告”的苦差事。该人士称,中国的C D M 项目全球最多,每个审核员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报告质量也不可避免地下降。
碳审计:事关中国碳交易市场稳定发展
“随着低碳绿色转型的推进和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碳资产管理师、碳交易师、碳审计师将有望与注册会计师、律师一样,成为新的就业热门。”《京都议定书》谈判中国代表团原成员、培训主办方的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说道。
一位参与国家发改委决策咨询的国内专家预测,以碳交易市场为例,未来电力、能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可能将被分配限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排放配额或抵消信用。由于企业之间交易的商品为无形的碳排放权或抵消信用,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的基础,这需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和一套可信的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制度。
“这一切,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内配备专业人员。”钱国强预测,国家或地方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人才培训政策及从业人员资质标准。
以碳审计为例,钱国强表示,在进行碳交易之前,国家监管部门需要摸清企业的碳排放状况(俗称“碳家底”)。比如国家给某企业一年的免费排放配额只有100吨,企业如果如实上报排放量110吨,就要花钱买10吨的配额;但如果谎报为90吨,就能卖出10吨的配额并获利,“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 的 监 测 、 报 告 与 核 查 体 系(M R V ),是国内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规范企业的上报行为,如何进行第三方的独立核查,采取怎样的抽查方式,这些都与碳审计息息相关。”钱国强进一步补充道,“对于当前不断涌现的自愿减排交易活动(V E R )乃至未来强制性的 中 国 碳 排 放 交 易 系 统(中 国E T S),如果因为碳审计滞后导致项目滥竽充数,很容易挫伤市场投资者信心,最终导致国内碳价格暴跌,严重影响碳交易市场稳定。”
碳培训: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呼之欲出
今年初,国务院公布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单独列出。国务院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队伍、战略与政策专家队伍、国际谈判专业队伍和低碳发展市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国务院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碳交易领域多位专家告诉记者,随着碳交易高端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行业技术标准、培训师资设施的完善,碳金融相关职业有望纳入人保部等多部委编制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甚至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的全国统一鉴定体系,从而有望解决碳人才“查不到职业资格,评不了高级职称”的困境。
当前碳交易市场最需要哪些人才?钱国强表示,一是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二是技术人员,主要是能开发、运用衡量碳排放和减排的标准和方法体系,如温室气体清单、碳足迹等低碳认证标准、碳交易及相关减排项目的核算标准和方法等。三是操作人员,主要是具体执行和实施相关标准的人员,包括碳排放统计与报告、独立第三方核查、登记注册系统运行与维护、碳交易操盘等。
业内专家指出,伴随中国的低碳转型,国内相关低碳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业务日益火爆,仅作为环境交 易 所 和 多 省C D M 项 目 服 务 中心,一年就有逾10个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培训项目。但上述专家指出,低碳领域的教育培训基本仍处于标准不统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的相对无序状态。
“由于中国仍处在低碳转型起步阶段,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因此政府需要在低碳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一是对中国低碳人才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评估,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制定相应政策与标准,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类专业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培养各类低碳人才;三是针对未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组织、实施相应资质评定制度,确保国内碳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是个什么证书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标识。标识图形由外围的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标识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C状外环是碳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低碳产品。整个图像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通过倡导低碳产品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含义。
所谓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链条,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效果。
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参考了国外低碳产品认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在中国环境标志框架下,把产品服务归入适当的分类,设置“气候相关”类产品。与每年中国环境标志标准制、修订工作结合,对纳入“气候相关”类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增加碳排放的限值要求。按照原有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体系,对通过认证的该类产品授予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以表示该类产品对减少碳排放、保护气候方面的积极作用。
岗位能力证书有用吗?被社会认可度高吗?
岗位能力证书有用,被社会认可度高。目前社会上就业人员90%使用的是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岗位能力证书,10%是各地人社局鉴定中心自行颁发的资格证书,两个都是国家认可的并行认证体系。
我国自1994年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以来至今已完成近2000个职业和执业的标准。2004年,北京合成汇智学校受动力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面向全国调查,开发,推广,“会展,采办,单片机,信息,资讯,经纪,预算”等前沿产业应用领域,紧跟社会时代发展步伐,以就业,提升,创业技能和业绩为导向,直指岗位需求,弥补学生岗位能力的缺乏,真正实现“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0距离”。
岗位能力证书社会背景
岗位能力证书是在怎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呢,我国实行了多年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什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会在2004年突然推出岗位能力证书呢,其实这一切跟我们的社会变革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但是在经过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后,我国经济社会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很多旧的体制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业者就业难,提升者提升难,创业者创业难,企业招人难。
(1)就业者就业难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是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而二是城乡新成长的劳动者数量大,三是上亿农民工进城,四是结构性失业人员,五是企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员工转岗,六是,海归派的批量回国和国外人士的抢占岗位,七是军队退伍和转业人员,八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快慢不一,新职业新岗位新要求不断涌现,造成所学专业火原有工作经验与企业岗位需求有一定距离。这些求职者,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2)提升者提升难
很多企业的在职人员,在一个职位上,虽然一开始能把工作开展得很好,获得一定的工作业绩,达到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令企业和员工苦恼的是,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往往会停步不前,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企业想赋予员工更高的职位或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时要么不得不“大胆用人”,要么“另聘高人”。这种现象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埋怨员工不能突破个人能力,创造更多业绩,而员工则埋怨企业没有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超越在职能力和目前业绩的局限,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不断地举办或参加岗位能力提升培训是一条首选途径,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补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3)创业者创业难
有效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则是为了不断创造和体现自我价值,以获得社会认可,成为有用之才。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进,很多人跃跃欲试,在完成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本积累之后,大多人都会萌发自我创业的想法,是否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呢,有经验有资金是否就预示创业一定会成功呢,现实中的很多案例告诉我们,成功只是凤毛菱角,失败却比比皆是,推行有效的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帮助那些希望能创业的人士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必将为更多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更多人创业成功。
(4)企业找人才难
企业想找到人才难,想找到前沿产业的创新人才更难,很多新的职业体系还没有形成,例如智能工程师,建筑预算师,速递企业管理师,企业区域经理,对外汉语培训师,留学移民咨询师,会计部门经理,金融分析师,特许加盟师,产权咨询师,家族企业经营师,烟酒经营师,电子工程师,采购物流师,财富管理咨询师,会议展览师,网店经营师,社区管理师,企业管理咨询师,商业模式设计师,等项目都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城而涌现出来的前沿产业应用领域,因为新生和前沿,每个领域都为社会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但这些新职业却缺少一个体系去支撑和实施,旧的证书体系无法及时得到跟进,企业急需具备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协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有的领域目前高校又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更没有专业和权威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所以以上领域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这些产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找不到岗位上真正需要的人才,再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接触过多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岗位技能和岗位上的能力却极度欠缺,不经过岗位培训无法顺利上岗就业,无形中也给企业招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核心岗位创新技能的职位,更是缺少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